本报讯 (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陈文经)从今年秋季学期起,晋江4所公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实施免学费。这一举措,比福建省政府计划在2014年全面实行中职教育免学费制度提前了2年。按标准测算,今秋起,这些学生全学年约需免学费补助资金2738万元,除去省级补助,晋江本级财政将全额负担2521万元。
目前,晋江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1834人,教职员工691名,师生比为1:17.13,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。
近几年来,本着“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”的理念,晋江在财政持续增长的情况下,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民生保障,尤其对教育的投入更是逐年增加,并且通过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,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,减轻了全市群众的教育负担,提高了晋江教育工作的美誉度。
当前,晋江已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市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,将大胆尝试、勇于创新,全力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,努力建立一个与区域经济需求吻合、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接、与台湾和国际办学理念接轨、与终身教育衔接、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,具有结构合理、品牌鲜明、灵活开放、均衡发展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。
■注重经费保障
逐年加大中职教育的资金投入,职教经费从2006年的5800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1.72亿元,年均增长24.2%。
逐步扩大奖励范围,先后投入960万元奖励国家级、省级、泉州市级重点专业、实训基地;投入200万元奖励学校外聘专业教师、企业技师到学校任课。
逐步扩大补助范围,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人补助300元,对贫困家庭在校生每人补助2000元。2004年至今,已累计发放补助金900多万元。今年,又将专项设备补助经费提高到300万元。
■注重机制创新
创新招生模式:实施初三毕业生可免参加中考直接保送就读中职学校的政策,2011年共招收4100多人;同时,在中招一级达标学校录取后,晋江即切出270分以下学生,让中职学校征求入学;此外,还加大奖励力度,引导在晋就学的外省籍初中毕业生就地升入中职学校。这些做法,有效涵养了中职学校生源。
异地合作办学:与宁夏固原、四川彭州、三明大田等地开展合作办学,先后有589名毕业生在晋江就业。华侨职校开设西藏班,共接纳2届88名西藏学生。
深化晋台交流:在全省率先开展两岸中等职业教育交流合作,连续三年在晋台两地举办“晋江职教论坛”。
拓展办学形式:各中职学校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,开设模具、鞋类、学前教育等10多个非全日制专业,满足社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。目前,全市有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700多人。
创新教学模式:开展订单培养,建立“工学教室”,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新模式。
探索中高职有效衔接:充分利用本地资源,积极与泉州轻工职业学院、泉州理工学院沟通联系,探索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协调发展,争取实行中高职一条龙教育,具体方案正调研拟制中。
■注重校企合作
校企合作办学:开办恒安、安踏等8个企业冠名班和舒华、国辉等5个企业学历班,定向开展人才培训培养,提高企业员工学历。安海职校设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恒安班,实现从学习、实践到就业一条龙对接。另外,晋江职校与七匹狼等公司组建服装纺织职教集团,建立了校企一体办学的长效合作机制。
建立校外实训基地:在恒安、金保利、七匹狼、国辉等企业建立32个校外实训基地。比如,晋江职校与著龙服装公司合作在企业设立产品开发部,由企业技术员与师生共同承担开发项目。
积极引企入校:如华侨职校、安海职校引入汽车维修、LED等企业在学校设立实体企业,建立生产实训一体的实体实训基地。
■注重培养质量
围绕产业发展培育人才:探索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、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,根据产业需求设置教学专业,开发校本课程,进行课堂教学,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。
开展技能竞赛:鼓励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,成功承办2009年全省技能大赛,成为第一个承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县级市。历年来,晋江选手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。今年,各职校将全面开展技能竞赛,让每一位学生、老师都有参加竞赛的经历。
构建校内多专业联动综合实训平台:比如,晋兴职校首创“专业联合实训法”,创办模拟校内食品公司,让学生自主完成从产品研发到利润核算等整个完整的任务链。